Francesco Mario Bissolotti, 1929~2019
Francesco Mario Bissolotti(佛朗切斯可‧馬力歐‧比索洛蒂)-現代克里蒙納製琴學派復興的先驅。
「工藝的實力必定會戰勝無謂的耳語,百年之後,Bissolotti依舊會是Bissolotti!」
義大利克里蒙那經過了百年的沒落,現在義大利克里蒙那能重新站回世界製琴業頂尖位置,必須歸功於現今最有名的義大利製琴師 ─ 佛朗切斯可‧馬力歐‧比索洛蒂(Francesco Mario Bissolotti),他可堪稱為義大利製琴工藝復興時代的開創者。他於1929年4月2日出生於克里蒙那,他在年輕的時候從事木雕以及鑲嵌藝術,後來才開始學習製琴。1957年他進入了克里蒙那製琴學校,在校期間跟隨他的老師 Pietro Sgarabotto 學習專業的製琴技術。
不過直到他結識了著名的提琴製琴師/修復師 Simone Fernando Sacconi,才使得他的製琴工藝有了新的發展。當 F. Bissolotti 認識這位優秀的製琴師時,他便決定向這個人拜師學藝,到了1962年時,他們開始花許多時間整理克里蒙那的 Stradivari 博物館,從這個博物館裡,他接觸到 Stradivari 及其兩個兒子 Francesco 和 Omobono 的工作室所使用的工具、模型、圖樣。經由分類、整理和修復那個神話般時期的文物,使這位年輕的製琴大師更加領略到 Stradivari工作室的精神。明白他之所以能井然有序地運作起來,是因為一種幾乎怪癖的細心和精準,無論在繪圖、刀工、還是在尺寸上都沒有任何馬虎的痕跡。F. Bissolotti 說:「正是在那個博物館裡,通過那些經驗和知識,我懂得了按照克里蒙那人們的方法做琴的重要性;他們的方法就是使用「內模」。
「內模製琴」,這有別於法國「外模」製琴法。他認為以內模法製琴不全需手上功夫,反而更需要創造力及更能體現製琴師精神的想像力。
F. Bissolotti 經過了這樣的研究,他的製琴風格,和在克里蒙那製琴學校時代所做的,已遠遠地不同。透過古典克里蒙那方式製琴,做工相當細膩,油漆有著燦爛的質地,音色豐富且具穿透力,其中聲音的氣質更是別具魔力,讓人拉奏過後,感到其他提琴都黯然失色。F. Bissolotti所做的琴讓人彷彿看到18世紀Cremona的製琴工藝榮景再現。
1973年時F. Bissolotti和一些年輕的同事及學生創立了克里蒙那專業製琴家協會,該協會主張推廣和發揚按照克里蒙那古典的製琴方式製作小提琴和其他弦樂器。這樣的推廣也帶動了克里蒙那製琴業的發展,吸引了更多各國優秀的製琴師至克里蒙那學習以及開業;現今克里蒙那的製琴大賽,更是世界矚目的重要比賽。
參考文獻:
Marco Vinicio Bissolotti, 《Francesco Bissolotti》,1999
Marco Vinicio Bissolotti,《克里蒙那製琴業中的天才》, 2000
F. Bissolotti 透過古典克里蒙那方式製琴,做工相當細膩,油漆有著燦爛的質地。音色豐富且具穿透力,其中聲音的氣質更是別具魔力,讓人拉奏過後,感到其他提琴都黯然失色。
F. Bissolotti 所做的琴讓人彷彿看到18世紀 Cremona 的製琴工藝榮景再現。
現今 F. Bissolotti 所做的琴遍佈全世界,佳典樂器這幾年來很榮幸能向大師定製了數把琴,也陸陸續續讓這些絕佳的作品,找到合適的知音及收藏家。
之前由F. Bissolotti大師那取得等待了三年的大提琴,那是一把採取 Gasparo da salo 的琴為模子製作的。 Gasparo da salo 是一位非凡的、最偉大的義大利製琴師之一,他於1540年5月20日出生於布雷西亞省 (Brescia) 的 Salo 市,和他的學生 Paolo Maggini 形成了著名的布雷西亞學派。他的樂器非常漂亮並且很特別,樂器的琴身很大、很寬。但線條很柔和,音量很大。這把大提琴作品有著迷人的聲音,和會讓人深陷其中絲綢般的音質。
連老師去義大利旅遊之時,順道前往克里蒙那,取得了Francesco Bissolotti 2007的一把小提琴作品時,熱情的大師還饋贈了連老師他限量版畫作品,作為紀念。
照片右二即為F. Bissolotti,於2006年克里蒙那樂器展蒞臨佳典展位。
更多關於名琴名弓資訊,歡迎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