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義大利琴嗎?

圈內人的小提琴標籤指南

這篇文章,希望能提供給有預算決定買把義大利琴等級的客戶一個具體、中肯並確實有用的資訊參考。
首先,先參考「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官網定義『如何做個聰明的消費者?』
●如何做個聰明的消費者?(How to be a Smart Consumer ?)
第一條:尋求獲得充分的消費市場資訊。
第二條:貨比三家不吃虧 (獎勵有效率賣家)。
第三條:避免資訊不對稱現象 (不要被欺瞞)。

我想,尤其入手義大利琴或歐洲老琴的金額絕對不是小數目,本文會盡力提供大家如何能做個『買提琴的聰明消費者』為出發點談起。

先說,現代的製琴工藝發展程度絕不容小覷-尤其大陸製琴技術,小編就用這張照片來當例子吧!

這是一把客戶從他處買來的『義大利琴』(標籤標註了Fatto a Cremona),使用了一段時間後,因為脫膠了請我們公司幫忙處理。
我們判斷,這琴可能是跟老師購買,若是一般琴行,處理脫膠絕對不是問題,這是最起碼的售後服務。也或許客戶因為某種原因不想再去找原購得此把琴的琴行,所以才找我們也是有可能的。
總之,原先我們也只有遵從客戶需求處理脫膠問題。還得小心翼翼,因為是把義大利琴。
從油漆、從工藝、從材料,你不會懷疑這琴是有問題的,現在義大利製琴師這麼多,跟其他一般水準的義大利新琴比較,是還蠻可以的選擇。
只是,就在我們要裝上尾鈕時,從尾鈕的那個小孔處看過去,靠近琴頭琴頸處,與琴身接合的角木上看到『陳林金』先生的大名印章深刻在內。
而再根據琴裡面標籤,想要多了解這位作者,更驚人的發現是,恐怕是位『虛擬人物』,連我們熟識的義大利製琴師都不知道有這麼一位製琴師人物。

這有幾個客戶最常關心的問題是很值得討論的。
1.這把琴的價值
2.這把琴的真實性

『標籤』是一般人試圖想要多知道一把琴來歷的第一個根據。然而透過從『f孔』看到琴內的那一張小小標籤,就可以找出神秘提琴的資訊嗎?

『標籤就像一雙鞋一樣容易變換!』

沒錯!接著,將參考著名期刊-Strings,分享其他的故事,讓大家知道,只看標籤是無法就這樣判斷一把琴的價值與真實性的。
更妙的地方是,標籤作假不是現代人或中國人的專利,早在1685年就有歐洲皇室因為標籤事件而告了當時很有名的一位製琴師,也將繼續與大家聊聊

 

您如何從一把琴的標籤資訊中去找出任何神祕的資訊,並得知這把琴的價值和真實性呢?

引述自2006年5月1日Strings期刊“An Insider’s Guide to Violin Labels”艾琳.施拉德(Erin Shrader)著「圈內人的小提琴標籤指南2006」(本文是本公司查閱許多寫關於小提琴標籤文章中覺得非常值得參考的一篇論述) 提到一個例子。

例子中的標籤是這樣寫的:

“Joseph Rocca fecit Premiato di Medaglie alle Esposizione di Torino,Genova,Londra Parigi Taurini anno Domini 1858 IHS.”

利用網路搜尋引擎打入幾個關鍵詞,您會發現『一些』樂器是貼有相同標籤的。
其中,有一個真正是約瑟夫.羅卡(Joseph Rocca)所做的小提琴,經由著名的經銷商認證,並從一個有聲望的拍賣行出售。Joseph Rocca的小提琴拍賣紀錄是2010年的$269,360美元。顯然地,Joseph Rocca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製琴師。

第二把我們將談論的小提琴也貼有相同的標籤,它是由約翰.洛特(John Lott)所製造。他也許是英國最好的製琴師,並以複刻如同大師般的作品聞名,John Lott所複製的大師作品,通過了非常受人尊敬的專家的仔細審查而未被察覺。
是否稱其為偽造品而不是複刻品是有爭議的,因為偽造意味著意圖欺騙。洛特本身就是一位精良的製造者,他的樂器於1994年在拍賣會上以 $ 26,450美元的價格售出。《跟第一把的價格相差近10倍》

而第三把貼有Joseph Rocca標籤的小提琴,是在斯金納(Skinner) 拍賣會售出的,它被歸類為熱那亞學派 (Genoa school)的現代琴。「我確實記得,」Skinner拍賣會專家David Bonsey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它是一把現代小提琴,看上去有點像德國琴。」它在每個地方到處流傳,包括克里斯蒂 (Christie) 拍賣會。它行經遍布整個紐約,而這把琴擁有一些恩里科.羅卡 (熱那亞) (Enrico Rocca, Genoa) 學派的性質……。最後,因為它具有非當好的品質最終以恩里科.羅卡 (Enrico Rocca) 的規格賣給了經銷商。當天,在斯金納 (Skinner) 拍賣會的價格為 $ 7,931美元 。- 作者Erin Shrader認為,這將會是一筆很棒的投資,因為恩里科.羅卡 (Enrico Rocca) 樂器的拍賣價可高達 $ 128,500美元。《明明不是買到真正的Joseph Rocca,竟也是個好投資》

Erin Shrader就這個例子清楚告訴讀者,如果單就使用標籤能查出是真的約瑟夫.羅卡(Joseph Rocca)所製作的琴嗎?可能的答案為「是」、也為「否」,也為「也許,但與標籤上所指的Rocca並不是同一個人。」

現在恐怕要再一次下「標籤幾乎不是辨識樂器的可靠指南」的結論!
「標籤就像一雙鞋一樣容易變換。」這句話是克里斯蒂 (Christie) 拍賣會的凱里.基恩 (Kerry Keane) 打趣比喻的; Erin Shrader也說:「即使提琴內的小標籤是原始標籤,其上列印的資訊也可能是準確但卻是模糊,真實但不精確,誤導性的或是完全錯誤的訊息。」

 

除了part1提到1685皇室小提琴標籤事件外,標籤有歷史的錯誤、也跟經驗學有關;另外,也有『非意圖欺騙』的標籤

1685年,一名皇室小提琴家湯瑪索.安東尼奧.維塔利(Tomasso Antonio Vitali)幫其雇主摩德納公爵(Duke of Modena)申訴,因成為商標欺詐的受害人而獲得救濟金的故事是這樣的:原來買的貼有尼古拉.阿瑪蒂(Nicolo Amati)標籤的小提琴,卻發現大師標籤背後竟然是他的學生弗朗切斯科.魯吉里(Francesco Ruggieri)所製作。當時魯吉里(Ruggieri)的樂器只賣3個皮斯托爾硬幣(西班牙古老金幣),他們卻是花了9個皮斯托爾硬幣。

這個故事是由英國Hills家族商人在他們的著作Antonio Stradivari的《他的生活和工作》(1902年,倫敦)中所記載。根據Hills的說法,製琴師將有其師傅名字的標籤貼在自己做的小提琴中是常見的事情。他們為這種做法辯護,認為沒有欺騙意圖,因為他們通常也會附上自己的標籤或商標,只是可能會在不容易看到的地方。
重點來了,『沒有欺騙意圖』,但何不貼上最接近真實的標籤呢?

Erin Shrader說:「在很早的時候,小提琴便成為收藏家的珍品,也因此定價。而且有些製琴師的琴收藏價值比其他人更高。兩個不同製琴師所做的樂器演奏起來的效果可能都同樣得好,但是比較有名氣的製琴師所做的琴在市場上定價更高。」
上一篇提及的皇室小提琴家維塔利 (Vitale) 是一位有眼光的專業人士,就他來說,他堅持的是,願意付出更多倍的錢去獲得一把Nicolo Amati小提琴,而不想買到他的學生Francesco Ruggieri的作品。

小提琴也被視為古董。在17世紀Vitale的時代裡,一把Nicolo Amati小提琴的身價是Ruggieri小提琴的四倍。但從歷史的角度,兩家製琴師的拍賣結果來看,它們之間的價值差距在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在縮小。從這個觀點出發,它們是類似年份的古董。但自過去到現代,Amati的價格還是在Ruggieri之上。

更改年份也是標籤欺詐常見的,不道德的賣家改變了斯特拉迪瓦里(Stradivari)早期和後來的一些樂器的日期,以符合為“黃金時期”(Golden Period)作品市場的期待與需求。說穿了,目的不是一樣的嗎?

如果在Sears Roebuck(西爾斯百貨) 目錄頁面,看到一把Stradivarius小提琴,價格僅為$ 1.95美元起;如果有個Andreas Eastman的標籤,在您凝視著家族傳家之寶的F孔內看到,〝Andreas〞-意圖讓您聯想起安德烈亞斯·阿瑪蒂(Andreas Amati)或安德烈亞斯·瓜納里(Andreas Guarneri),您該認為被詐騙了嗎?這是美國伊士曼弦樂公司(Eastman Strings)生產的一系列樂器,標籤上寫著Andreas這個名字,也說這是在中國製造,沒有任何隱瞞。

很多人是從F孔裡,認識到義大利著名製琴師的名字:“Stradivarius”,“Guarnerius”,或者Amati,Maggini或Tyrolean Stainer。

大多數的樂器都帶有著名製琴師名字的標籤,在今天仍然很普遍,我想這些標籤並非意圖欺騙,這是生意人的一種營銷方式,並不是為了反映某個製琴師的作品,而只是在買家心目中創造一種聲望,一種聯想。

另外,許多貿易樂器都貼有負責該商店的大師製琴師的標籤。Ernst Heinrich Roth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Ernst生於1877年,他親自製造了許多高品質的樂器,當這些樂器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時,Ernst於1902年開始自己的生意,在他的工作室裡監督生產,並將這項生意傳給了後代,他們像古老的義大利人一樣使用與古老的製琴大師相同的名字。因此,在不了解Roth工作室的歷史的情況下,外行人可能不知道自己擁有的是具有價值的原始真品或耐用的學生琴。

然後接著要談論的是經銷商標籤,這種作法至少可以追溯到Stradivari時代。根據Karel Jalovec著作的「小提琴製琴師的歷史」,Johann Elias Pfretzschner(生於1675年)普遍認為是製作小提琴和弓的共同祖先。但在書中 Jalovec說Pfretzschner不是製琴師,而是「變成為提琴社群裡第一位經銷商」的精明經銷商,「標有他名字的樂器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告訴人們是誰製造的」。當時歐洲許多鄉村地區,農人們在農暇之餘即是製造提琴以增加收入,類似我們台灣早期「客廳即工廠」的概念。經銷商到處自農人手裡收購他們製造的琴,再以自己的名字去銷售。

 

儘管標籤存有潛在的不可靠性,但仍可以從標籤中收集到訊息。但最終,沒有多少標籤的辨識可以取代經驗豐富的眼睛。若需請專門鑑定的專家鑑定一把琴並開立證書的費用不斐,畢竟辨識提琴-包含拱形和拐角的形狀、鑲線、油漆和琴頭…等細節,也不只具備夠多提琴知識就有此能力了。

就如同詐欺懸疑電影一樣,標籤詐欺極具吸引力的劇情和娛樂效果令人著迷,但前提是-您不是受害者的情況下!

 

本文參考 2006年5月1日 艾琳.施拉德(Erin Shrader)著

0 回復

發表評論

想要留言嗎?
歡迎歡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